M2b由IL-1β等诱导,分泌IL-6、CCL1等因子,参与免疫调节;M2c由IL-10、TGF-β、糖皮质激素等诱导,分泌TGF-β、CCL16、CCL18等因子,参与抗炎活动,负责组织重塑;M2d由IL-6等诱导,分泌IL-10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,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。在肿瘤发展早期阶段,M1型TAMs被认为可抑制肿瘤生长,然而随着肿瘤的进展,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,可使TAMs向M2型极化,导致了新生血管形成、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的扩散等。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M1/M2失衡与肺癌进展密切相关,在肺癌晚期常以M2型TAMs为主导,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。因此,阐明这两种亚型之间的动态转化机制,可为肺癌治疗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。
TAMs参与了肺癌耐药的发生,在晚期NSCLC患者中,M2型TAMs占比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;M2型TAMs浸润增多,可促进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-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发生;尼美舒利通过阻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前列腺素E2途径抑制TAMs M2型极化,增强了顺铂治疗NSCLC的疗效。TAMs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,参与肿瘤耐药的发生。VEGF是一种高特异性促血管生成因子,包括VEGF-A、VEGF-B、VEGF-C等,其所导致的血管增殖和血管通透性降低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在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中,TAMs来源的VEGF可通过影响血管密度、长度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生成,从而降低环磷酰胺、顺铂的疗效;M2型TAMs的增加可上调NSCLC细胞中VEGF-A和VEGF-C表达,促进肿瘤部位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,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。